1、王軍會,男,1971年9月生,中共黨員,生前擔任澤州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二庭副庭長。自2001年任命為審判員以來,共審理案件1000余件,無一冤假錯案。2017年12月31日,他和其他9名干警,利用節假日時間前往幫扶村南嶺鄉漏道底村與貧困戶進行工作對接途中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2018年1月5日,被澤州縣縣委縣政府授予“因公犧牲”光榮稱號。
  2、王愛根,男,1963年1月生,城區暢東物業公司環衛工。從2007年至今,他每天起早貪黑,風雨無阻,臟活、累活、苦活搶著干,十幾年如一日的“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作風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評價。在他的感召下,2012年,他的妻子也成了一名光榮的環衛工,夫妻倆在工作中互幫互助,詮釋了“城市美容師”這一光榮稱號的內涵。
  3、王新華,女,1970年 12月生,澤州婦幼院職工。2017年10月5日晚值夜班期間,產婦宋某發生“臍帶脫垂”,為了防止產婦和胎兒出現意外,她雙膝跪床,雙手托舉足足29分鐘,幫助醫護人員成功搶救了這名臍帶脫垂的胎兒,確保了母子平安。她的事跡經中央電視臺和省市縣多家媒體報道后,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4、葉拽,男,漢族,31歲,晉城城區葉家河村人,就職于晉城市新聞傳媒集團。自2015年擔任陽城縣河北鎮河北村第一書記以來,河北村集體收入從“零”實現了年穩定收入20多萬元;112戶貧困戶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年人均收入從原來的不足2000元突破7000元。根據河北村的幫扶事跡拍攝的專題片《向陽花開》被中組部評選為全國典型事跡片,葉拽被授予“山西省農村模范第一書記”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山西好人”。
  5、石鵬凱,男,1988年7月生,陵川金隅水泥有限公司職工。19歲進入公司,從一個對機電一無所知的門外漢成長為公司的業務骨干。2013年,他經過努力,取得了武漢理工大學機電專業大學文憑,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2015年以來,他積極參加公司每月舉行的技能大賽,主動進行技術創新,經他發明或牽頭的技改已達10多項,2012年被北京金隅集團授予“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6、楊爾進,男,1987年10月生,中共黨員,晉城市公安局城區分局白水街派出所科員。他扎根基層,腳踏實地,每年平均處理報警求助500余次,辦理刑事案件10余次。2014年夏天的一天,所轄區一輛面包車自燃,接到報警后,他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面對緊急情況,他臨危不亂,拿上鐵鍬,冒著汽車爆炸的危險,將車窗玻璃敲碎,為后續消防員到達現場進行專業滅火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7、吳正昌,男,1960年8月生,陵川縣太行第一山國有林場棋子山公益林管護站站長。自1990年到棋子山公益林管護站工作以來,周邊的偷盜現象逐漸得到遏制。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的森林防火期,他帶隊巡山,在周邊村莊進行森林防火有關政策宣傳,張貼封山禁火令、懸掛防火標語及防火彩旗,并掏腰包購置喇叭,每天騎車穿梭于村莊田間地頭,加強防火宣傳工作。
  8、張浩浩,男,1988年6月生,澤州縣廣興隆養殖專業合作社總經理。2008年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后,他毅然走上了養豬的道路,他一面向父親虛心請教,一面結合所學專業知識不斷地觀察琢磨,并把學到的新技術無償傳授給周邊養殖戶,使得合作社的養殖戶規模越來越大,銷路越來越暢通。他嘗試采用“養殖+無公害農業+養殖”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實現了生豬品質的上檔升級,為農村脫貧攻堅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9、張敏鵬,男,1984年3月生,陽城縣強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2011年至今,他自籌經費研發農業生產機械及各種農機品十余種,獲得兩項實用新型專利。2014年4月中旬,“全自動菌棒打孔增氧機”被央視《我愛發明》欄目選題組專家選中播出,在行業內造成強烈反響。
  10、陳雷,男,1969年10月生,中共黨員,晉城市國稅局科員。三年來,他在第一書記工作崗位上,嘗試發展野葡萄種植、中藥材種植基地等產業項目,幫助村兩委積極探索規劃“小秋泉,大美麗”發展愿景,讓昔日偏僻落后的貧困村順利脫貧,并且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旅游點。
  11、范更潤,男,1967年10月生,晉城公路北段養護中心主任。31年來,他初心如磐,始終默默堅守在公路養護第一線,把養好路、護好路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在他的精心養護下,晉高一級路、陵沁一級路成為了晉城公路的名片,他所在的司徒道班榮獲了晉城公路分局“標兵道班”的稱號,個人也被山西省公路局授予“勞動楷模”稱號。
  12、趙春并,女,1971年4月生,中共黨員,澤州北義城鎮壇嶺頭村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在任期間,耗資26萬完成水網改造,投資31萬完成街巷硬化,5條主街道實現路燈亮化,給全村60%的農戶安裝了煤層氣,投資13余萬元進行了全村生態美化,修建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翻新了村里文化舞臺,設置村民活動中心。同時帶領村民種植高產創收的經濟作物,種大棚菜,帶著百姓脫貧致富。
  13、侯琦琦,男,1984年4月生,中共黨員,沁水縣柿莊鎮大端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在任樊村河鄉景村村第一書記期間,創新思路,發展農村電商,聯系城市愛心企業,為景村村23戶貧困戶找到幫扶“親戚”。啟動了“親情樊村河”脫貧攻堅項目,聯系愛心企業和愛心家庭與樊村河鄉貧困戶簽訂結親協議,通過預售模式,定點供應城市客戶,2017年累計銷售農產品80余萬元。
  14、茹瑞峰,男,1981年5月生,晉城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急救醫生。2017年12月4日23時43分,120調度中心接到求救電話,稱某公租房4號樓內有人酒精中毒,請求救援。接警后,中心迅速派出他所在的急救車組趕赴現場。在救助患者的過程中被無名人士打得頭破血流,他不但沒有還手,仍鎮定自若地保護患者,避免患者二次受傷。2018年,榮獲晉城市第四屆“醫師獎”。
  15、郭俊峰,男,1983年5月生,晉煤集團金駒股份公司沁水晉煤瓦斯發電公司熱機車間燃機保養負責人。2009年,他從沁水晉煤瓦斯發電公司熱機車間水質化驗崗位調到燃機保養班,面對全新而陌生的工作,他選擇一頭扎進煤機保養,鉆研保養技術,付出了比常人多十倍的努力。2012年,他憑著精湛的檢修技藝,榮獲集團“第十一屆崗位技能競賽機檢修工“優勝選手”。2016年,他積極創新,提效創利,讓38臺燃機大修順利復位運行,將燃機大修拖運復位由48個小時縮短至24個小時,為公司年發電量突破9億度贏得了寶貴時間。他相繼榮獲第21屆晉煤集團“十大杰出青年”、市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 
  16、常四龍,1946年1月生,中共黨員,原高平市文博館館長。1984年擔任館長以來,潛心文博工作三十余年,幾乎跑遍了高平所有鄉村,被稱為高平的“活地圖”。發現了珍貴文物鎮館之寶——《開寶藏》,高平博物館也由曾經的無館藏到如今館藏近兩萬件文物,在清華建筑思想論壇上作了主題演講,讓高平中國古建博物館這一名片享譽京城,名揚全國。
  17、崔連瑞,女,1970年11月生,陵川縣古郊鄉馬武寨小學教師。1990年畢業回到家鄉任教,她所在的學校實行寄宿制,她既當老師又當媽,定期給孩子們換洗床單被罩,細心觀察孩子們的身體狀況。多年來,她任勞任怨,不辭辛苦地照料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耐心教授孩子們知識,她所帶的學生的成績在全鄉一直名列前茅,本人也多次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
  18、程燕妮,女,1980年1月生,中共預備黨員,晟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機電安裝分公司技術人員。2016年,她設計的“液壓鉆機跨膠帶輸送機作業自移裝置”獲得山西省職工“五小”競賽優秀成果一等獎,先后參與完成創新成果40余項,取得國家專利6項,2015年、2016年連續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19、靳小崗,男,1982年4月生,中共黨員,澤州縣發展和改革局科員。負責南嶺鄉李溝村駐村幫扶工作。針對貧困戶的不同情況,他分別對貧困戶的林果銷售、異地搬遷、危房改造、因學致貧、光伏安裝補貼及收益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困難進行跟蹤,并幫助妥善解決,使全鄉24個村72戶貧困戶擺脫了貧困,贏得了村干部和貧困戶的贊許。
  20、霍晉奎,男,1965年6月生,晉城市凱迪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出租車司機。2002年夏天的一天,他出車時看見路邊躺著兩個小女孩,滿臉流血,霍晉奎急忙將這兩個小女孩送到市醫院急診室,事后受傷女孩的父親親自找到他家,送了面錦旗表達謝意,他卻婉言謝絕。在工作中,當發現車上有人落下東西,他總會主動聯系乘客,物歸原主。因表現突出,2017年,被評為“晉城市最美文明交通人”。